霧霾怪圈竟是濕法脫硫除塵惹的禍
發(fā)布時間:2014-01-22 新聞來源:一覽脫硫除塵英才網(wǎng)
據(jù)一覽脫硫除塵英才網(wǎng)了解,我國“十一五”時期建設的大量濕法脫硫裝置對削減大氣中的SO2做出了很大的貢獻,但同時它又向大氣中排入了大量的水蒸氣,這使得大氣原來比較單一的PM2.5固體顆粒物變得復雜,大量的水蒸氣、從脫硫裝置中逃逸的SO2、NOX、粉塵等又形成了新的大量的直徑小于2.5微米的顆粒物(次生PM2.5顆粒物)。
在我國沒有大面積建設濕法脫硫裝置之前,盡管大氣中存在的固體PM2.5顆粒物很多,但是我們看不見,所以也沒有恐懼感。在大量建設濕法脫硫裝置后,每天有大量的水蒸氣排入大氣,水分子和SO2、NOX以及粉塵結合,形成次生顆粒(PM2.5)。當光波經過該物質時,一部分光波發(fā)生反射,另一部分穿過該物質發(fā)生折射,這樣我們人類憑肉眼就可以目測到PM2.5顆粒物的存在,由此產生恐慌心理。
一覽脫硫除塵英才網(wǎng)環(huán)保部建議,國家應采用切實可行的大氣治理技術,并且要區(qū)域性地聯(lián)防聯(lián)控,不要重蹈覆轍,浪費人力、物力和財力,陷入空氣越治理越差的怪圈,治理源頭才是關鍵!
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
分享到: | qq空間 | 新浪微博 | 人人網(wǎng) | 豆瓣網(wǎng) | MSN | 騰訊微博 |